新古微信服务号

瑞典读书会

访问 1056 次



瑞典读书会起源:

1902年,瑞典中学教师奥斯卡奥尔森实地考察1870年代发起的美国学拓扩(Chautauqua)集会—西方读书会的早期雏形的成功而受到激发,回国后在瑞典南部的兰德(Lund)创办读书会。由于他报道撰写了第一个学习圈的内容,发展了关于学习圈的观点和理论,该读书会被视为第一个现代读书会。



瑞典学习圈定义:

学习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团体研读,每个人对学习圈的原则和构成都有一致性的理解,参与者因共同兴趣结合在一起,组织者的作用是刺激讨论,通过相互讨论彼此帮助,目的是理解和相互启发,虽然有阅读计划和研读素材,但并没有固定的知识或材料,也没有要达成的特定目标,一切以自愿、参与、民主为原则,聚会时间和场所也以参与者生活、工作和平常聚集的地方为主,例如书店、咖啡馆。



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强调“人人都坐在前排,每人皆握有麦克风”。参与人数5~20人,每一个学习圈3~5个连续会期,训练有素的带领人、催化性的内容、和主动积极的参与者形成学习圈铁三角,每个人的意见皆有其有效用,而且被接纳。



对话和讨论是读书会的基本精神,时时激发新意和遐想的交谈,带领人并非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是一个促进者,带领成员以民主与自主的方式参与讨论。

瑞典学习圈带领人:

铁三角的带领人,在瑞典全国教育协会联盟出版的《瑞典读书协会》一书中指出:一个优良的带领人,会将成员带入团体,激发其自信心,他们创造正向的气氛,放低自己的角色,他们知道何时鼓励成员,何时要制止;他们维护学习圈活动的多彩多姿,永葆动力。因此,带领人拥有系统的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保持团队动力和促进成员间互动的心理层面的知识。

瑞典学习圈影响和内容:
瑞典学习圈(study circle)的形成为社区民众构造了一个对话的场域,因此提升了民众的民主与参与能力。瑞典有90%民众选择“读书”作为最常接触的文化活动,学习圈已经变成瑞典全民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

瑞典学习圈地域分布广,活动主体多元,成人自然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几乎每个乡村都有学习圈,数量超过32万个,290万成人参与,大约75%的瑞典人曾经参加过学习圈;其中13-24岁15%,25-65岁65%,65岁以上20%;女性57%,男性43%,主题上美学、艺术、音乐、戏剧非常受欢迎,达50%以上,尤其音乐最受欢迎;公民学和类似的课第二受欢迎,此外是行为学方面的课,语言、数学、自然科学和其他科目。

瑞典学习圈国家战略:

国家成人教育委员会负责分发政府津贴给10个国家成人教育协会,它们比政府更有效,灵活,成本低;每个协会都有相当数量的地方办事处,总数大约有500多个,由这些办事处具体组织当地的学习圈活动,并对学习圈进行跟踪和评估;学习圈带领人必须接受协会培训、聘任、监督。政府拨款购买的书籍由学习圈图书馆保存并提供给一般社会大众。

1974年瑞典议会通过对读书会做更多经费补助的决议使其每年以10%以上的成长率更为迅速持续增加。除政府津贴扶助之外,协会还通过社会名士、机构及公司赞助等开展活动。




我国读书会现状:

读书会在中国大陆名称不同,读者俱乐部、沙龙、英语角、研究会、协会、学习小组、学会等,有读书会之名,而无读书会之实,整个社会对读书会内涵缺乏认识。

在阅读推广方面,我们更偏重于举办读书节、读书月这样的大型活动,倡导的是大众阅读,过于追求场面和即得政绩,对读书会这种实效性更强的小群体阅读则普遍缺失。

民间读书会基本上组织松散,并未获得社会团体法人注册,在举办读书活动上,面临着缺少必要的专业指导、缺乏固定活动场所、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

读书会对个人的影响:
读书会参与者不必具备专门的学术背景,以书会友,通过一群人互动形态的阅读和讨论,增进思辨与批判的能力,激荡思考判断力、扩充知识领域、养成读书兴趣、培养尊重别人意见及分担责任的习惯,学会分享、聆听、欣赏、包容、关心、了解、沟通、耐心和反省,提升对不同观点的容忍度和对差异的理解,消除思想对立,进而寻找行动的共同点。

读书会的社会意义:
读书会强调开放、多元、包容、尊重、理性沟通和倾听异见等精神,正是民主社会必备的基础素养,对增进社会和谐起积极作用。

民间读书会的兴起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公民社会发展与推动全民阅读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展现地区阅读风气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上全民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全民阅读社会的实现,往往伴随着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民间阅读团体与组织的成长与壮大。


民间读书会孵化与培育:

1. 提供活动场地与推介平台。
2. 推动民间阅读组织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
3. 为民间阅读组织的运作提供必要支持和援助,培养阅读带领人。



学习应是不昂贵的,读书会要简单,每个人都能自由参与,都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